1990年,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正式成立;1996年,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确定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至此标志着工程造价在当代语境下成为一门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但从“计划”色彩转轨至“市场”思维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就曾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以及“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等等的改革思路。但总体而言,工程造价的市场化改革依然其路漫漫。即便在90年代中后期,国家先后颁布出台《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定额体系开始出现松动,部分材料价格允许放开,但依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化发展需求。1999年底,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签证类中介工作,明确提出要求各类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迅速与其主管部门“脱钩”,并指示各类咨询机构应实行合伙制——这一机制是符合国际通行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运行惯例,更是当时对中国加入WTO后本土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种预示。回望历史,这是中国造价咨询企业真正在市场化中“新莺初啼”的第一波浪潮;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一步依然迈得不够大胆,也留下不少不如人意的遗憾。
如前所述,工程造价是一项为工程项目建设“创造价值”的高等级智力活动。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L.D.迈尔斯首先提出“价值工程”理论,在二战后风靡全球,更为工程项目管理注入丰富的理论资源。“价值”二字,从此萦绕在每一位工程项目管理人的心头上,而造价工程师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在英联邦国家,实际等同于造价工程师的“工料测量师”(QS)专业地位崇高,一般被业主称为“费用经理”。183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西敏寺,审批新上下议院大楼工程合同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首次采用量度制度及根据工程量清单接受公开投标,并因此催生了工料测量专业——工料测量师从此与建筑师、工程师在英国齐肩并立。如今,成立超过150年的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尊崇的权威组织。
但与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尊重的行业地位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本土造价工程师却是一个在争议和矛盾中不断成长的角色,甚至透出一些无奈与尴尬。一方面,造价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估、概、预、结、决……无不闪动着造价工程师的智慧火花,其专业技术奠定了不可取替的“关键专业”身份。但另一方面,造价工程师也是常存被“边缘化”风险的一个角色。2020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和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发布《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尤为引人争议的是,将工程造价咨询排除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之外。当然,此举降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投资管控地位,已存明显不妥,但与投资管控任务息息相关的造价工程师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却也是其来有自。这也许与工程造价行业自改革开放“重生”而来始终没有坚决、完全融入市场化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也是中国工程建设体系化与成熟化的结构性历史遗留问题。
从“历史遗留问题”角度看,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受人诟病的“症结”可能源自以下几点——
-
定额规范无法准确反映市场真实价格,导致工程造价存在“滞后性”甚至“盲目性”——脱离实际让专业服务沦为纸上谈兵;
-
长期而来工程造价管理重点落在项目实施阶段,而轻视投资决策阶段——参与阶段决定参与思维,参与思维制约参与地位;
-
造价咨询服务长期陷于“碎片化”,缺乏完整性——单看造价工程师都是“专业人士”,但全盘看只是某一个实施环节上的“技术工种”;
-
善于做“助手”,但怯于成为“顾问”——从专业技术到专业素养的一词之差,限制了造价工程师工作思维,制约了其价值升级。
-
得不到高度承认的专业服务,导致了无限制的低水平价格竞争——恶性循环下行业无法形成智力集聚的迭代机制,反而不断阻隔高素质人才进入行业。
任何一位有志于重拾行业荣光的造价人,难免都将扪心长叹:工程造价,何去何从?
∨
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其“坏”于我们已经见尽造价工程师所受的非议,甚或已经到过造价行业可以跌至的低谷,再往下,等待工程造价行业的将是身份迷茫、定位迷惑、价值迷失的无边困局。而其“好”也在于:我们尚可亲手扭转眼见的颓势,并亲历、参与、创造工程造价的“涅槃重生”。2019年5月,千呼万唤的《政府投资条例》隆重面世,于造价工程师而言,这已经不止于是“大试身手”的绝好契机,更是未来一大阶段“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在“双循环”与“新基建”的大背景双重加持下,以“投资管控”为看家本领的造价工程师将有为自身专业价值郑重正名的千载难逢机遇。
同在2019年,住建部及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咨趋势已成政府主导、席卷行业的“浪潮”;及至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高指示更是为工程咨询行业发展指明航向。认清时代趋势所指,就成了工程造价行业再迸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上
提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纵然,近年工程造价改革热潮涌动,如“双60规定取消”、“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部分地区放开造价资质限制”……等等热议焦点,让不少人进一步陷于“工程造价行业护城河消失”的狼来了式焦虑中,但护城河的消失未尝不同时是束缚的解除——中国工程造价行业逶迤前行30年的市场化征程,或将迎来放手一搏的检验时刻。“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我们愿意预见,工程造价行业的绝处逢生,必将是我们长期坚守专业立场、深挖专业价值、广拓专业视界结下的必然硕果。在未来,造价工程师将可能以其对价值数据的专业处理能力,频繁出现于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工程项目价值管理场景,并以不断升级的专业形象成就更精彩的勋章。他们可能是——
1.以投资管控为核心的项目建设中的“总咨询师”;
3.围绕工程造价来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专家”:工程造价+法律、工程造价+纠纷调解、工程造价+设计优化、工程造价+招标策划……
敢问路在何方?第一步在,“打破造价工程师的思维边界”——有破,然后才有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恐怕是我们对2020年最精准的认识,承上启下的“十四五规划”也将揭开其伟大的序幕。这个时代交付到造价人手上的,是一份写了30年的答卷——这份答卷有难点、有错题、有失分,但也有更多尚待填上的空缺以及可以尽情书写的留白。